科技赋能在兵团大地希望的棉田里开出“幸福花” 新城注册!兵团是国家重要优质棉生产基地,以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生产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棉花,有力保障了国家棉花产业安全。目前,一师阿拉尔市迎来了棉花收获季,参与棉花种植、研发、检验的相关人员有何感想?让我们走进一线,聆听他们的心声。
10月9日,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台自走式打包采棉机在七团玛滩镇十四连种植户李云飞的棉田里来回穿梭,一朵朵棉花快速吞进机器“肚子”里,完成采摘、压缩、打包等工序后,从机器尾部吐出一个个圆柱形棉包。
“作为一名兵团职工,提升棉花质量是分内的事。种好兵团棉,我能行!”说起种棉花,李云飞有使不完的劲儿。
近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大力推广棉花“一主两辅”用种模式,建立棉花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优质优价优补。
“现在都是高标准农田,使用北斗导航系统精准定位,播行垂直误差不超过2厘米,保证收获时可使用采棉机进行采收,加上用的都是师里推荐的优良品种,种出来的棉花品质好,连年都获高产。”李云飞说。
今年,师市种植棉花200多万亩。充分发挥“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优势,做好棉花新品种选育和卫星定位导航精准播种、节水灌溉、机采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职工群众在整地、播种、植保、采收全过程实现了机械化。
“品种结构得到优化、科学管理技术得到推广、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这些都是我们种出好棉花的底气。”李云飞说。
眼下正是棉花采收的季节,这几天,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忙着在550亩试验田里小心翼翼地采集棉花,放进一个个写有编号的袋子中。科研人员现场取样后,将对单铃重、纤维长度、强力等指标进行测试,为棉花新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从9月20日开始对育种田、育种材料和选单株陆续取样,大约要选2万多个棉样。”师农科所科研管理科科长王献礼说:“在地里我们看棉花的结铃性,然后是品质,在品质优、产量高、抗病性好的品种中优中选优,推荐到师里。”
棉花育种一直是农科所的长项,共育成长绒棉品种22个、陆地棉品种6个、杂交棉品种2个、彩色棉品种2个,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育种材料。
围绕南疆棉花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根据区域和师市棉花产业发展需求,农科所积极开展海岛棉,早中熟陆地棉的新品种选育、栽培、示范推广工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着力破解困扰棉花提质增效难题,助力师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每当看到自己选育的品种被广泛推广,让更多职工群众受益,我就觉得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棉花种植季,棉花研究室主任练文明都“泡”在田间地头,不是在试验田进行棉花新品种选育,就是奔波在各个团镇开展棉花栽培技术服务活动。
从棉花播种、出苗到吐絮、收获,整个生育期,该所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讲解、示范指导、入户面授、集中培训等形式,为“三农”问题把脉问诊,把科技带到千家万户,激活师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10月1日,经过入检登记、感官检验、温湿度平衡等工作程序后,柯坪县兴丰棉业有限公司首批公证检验棉样在中国棉花公证检验阿拉尔实验室完成上机检验,标志着兵地棉花互交互认工作正式开始。
10月9日一大早,二团新井子镇十六连棉农沈自召将5.74吨棉花交售到柯坪县兴丰棉业有限公司。他说:“今年是南疆地区实施‘兵地棉花互交互认’市场融合政策的第一年,有了这个好政策,棉农可以自主出售籽棉,哪家棉企服务质量好,给棉农的价格高,就卖给哪家。”
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质量科科长李志强说:“实施‘兵地棉花互交互认’市场融合政策是顺应棉花产业发展形势、落实棉花产业政策的重要举措,打破了兵地棉花市场壁垒,为棉花市场注入了活力,棉农和加工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促进棉花质量稳中向好,推动棉花产业提质增效。”
10月10日,记者在阿拉尔棉花检验测试中心实验室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送检的各批次棉花进行取样、扫码、比对、检测等工作。每一个环节都采取监控措施,严格按照棉花检验检测规范进行,为棉花贸易、收储及下游的棉纺企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阿拉尔棉花检验测试中心负责人南伟说:“中心将发挥好国家棉花及棉纱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兵团)人才及技术优势,同地方兄弟单位通力合作,为推动兵地棉花市场统一、服务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政策、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