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华北农业的传统支柱 新城娱乐线路测速!前言:高粱,曾经的华北救命粮,如今却在中国越来越少见。而与此同时,美国却在疯狂种植高粱。
高粱,这种高大直立的禾本科作物,是我国北方农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型粮食作物的传入,高粱最终淡出主食舞台,沉寂为一种小众作物。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已经开始在黄河流域栽培高粱。到了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高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历史上,高粱在华北地区曾长期作为小麦、大麦等粮食的有益补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
高粱适应性强,既抗旱又抗涝,华北多种植这种作物也是由此决定的。尽管高粱怕霜害,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春播时节,就可以获得丰硕的收成。
长期以来,高粱与小麦、大麦轮作,成为华北平原上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维系这一地区的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大米相比,高粱的口感较为粗糙,但却很受北方人欢迎。他们将高粱制作成各类传统美食,如高粱酒、高粱饴糖等,这些小吃在古代人心中有很高的地位,是节日必备的佳肴。
酿制高粱酒需要经过多道繁琐工序,古人们会选择新鲜的高粱籽,经过浸泡、蒸煮、发酵等工序最终酿制出香醇的高粱美酒,这些传统手工艺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象征。
相比之下,小麦虽也适合北方气候,但产量不及高粱,而水稻、玉米等热带、亚热带作物,虽产量高,但不耐华北寒冷。
正因高粱兼具抗逆性与高产性,它才成为华北农民的“救命稻”,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开枝散叶。
当代农学家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也验证了高粱在华北的重要地位。清代农学家陈槐在《粮政全书》中曾提到,河北民众以高粱为主食,与小麦搭配,是当地最经济实惠的膳食结构。
在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高粱始终扮演着舍我其谁的重要角色,它既是这一地区人民的主食,也是他们丰富多彩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社会,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人们多依靠中药进行疾病治疗。作为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作物,高粱对当时人民生活的帮助不仅在于食用,还在于疾病防治。
高粱种子含有一定的黏液质,可以清热消炎,治疗湿疹、痈肿等症状。高粱茎叶熬制的汁液也可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结膜炎等病症。
然而,随着小麦、玉米等新的粮食作物的传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粱已经失去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小麦更加适合制作面食,大米更加细腻柔软,玉米产量更高。人们也更注重营养平衡,而不是仅仅解决温饱问题。高粱的劣势逐渐显现,最后沦为一个小众作物。
如今,尽管高粱只是少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我们在品尝美味的高粱小吃时,仍然可以回忆起它曾经作为古代主食所担负的历史责任,留存下来的独特的饮食文化。
在这一背景下,曾经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高粱,其种植面积出现了大幅减少的局面,直观表现为从1998年的逾百万公顷降至现在的49万公顷,仅相当于当年的一半。
这种高粱面积的急剧下降,实在令人震惊和不解。那么到底是为什么下降了这么多呢?
究其原因,随着化肥、农药、农机等应用日趋广泛,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不断提高,一亩地产量已经可以达到1800斤以上。
与此同时,高粱的平均亩产仍然靠在700-900斤左右,与其他作物存在明显差距。
过去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一遇旱涝灾害可能豪无收成,高粱作为抗旱作物就体现出保障收成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或者人工增雨来保障水分供给,其他作物的收成也得到了很大保障,高粱的这一优势不再明显。
由于市场价格较低,单产量又有限,种植高粱的收入很难与经济作物相比,甚至在个别地区,种植高粱的收入还不如种植大豆和玉米。
农民种地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种植高粱不仅辛苦,收益还低,积极性自然大减。正如一位村支书所说,现在的农民喜欢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不太愿意种低收入的高粱了。
以前高粱主要用于酿酒,但现在即便是白酒原料,也更倾向使用糯高粱。此外,高粱面含淀粉量不高,制作的饭团口感粗糙,略带苦味,无法与馒头和大米饭相比。
高粱除了酿酒基本没有其他用途,束之高阁。即使作为饲料,高粱也难以与营养丰富、价格相近的大豆饲料相比。
种植高粱曾经有它的重要意义,但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其地位和作用已发生深刻变化。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优化农作物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封建社会,高粱米饭是底层百姓的常见食粮。当时的普通人经常会把高粱磨碎,和小米混合做成米糊,来充饥。
高粱因其抗旱性强,生命力顽强,常常被视为救命之粮,是北方农民家中的主食。
在旱涝保收的能力上,高粱要比其他作物出色得多。即使遭遇干旱,它也能开花结果,为百姓保住最后的口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中国人已渐渐抛弃了这种粗糙的“救命粮”。高粱米的口感实在太差,带着一股浓浓的苦味,现代人的味蕾已无法接受。
现在,高粱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只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千分之六,成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作物。许多80后、90后甚至从未尝试过高粱米饭。
与中国不同,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美国,高粱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喜爱,种植高粱政府还给当地农场主补贴。
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高粱的总产量达到了1140万吨之多,其中78%被用于出口,而最大的进口国正是“高粱故乡”中国,这主要是因为,高粱是中国传统白酒的主要原料之一。
白酒是中国人喜庆时不可或缺的佐餐饮品,也是送礼和商务场合的上佳选择。高粱含有丰富的糖分,非常适合酿造白酒。
中国人对白酒的需求量大且稳定,促使美国纷纷抓住这一商机,扩大高粱的种植面积。
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追逐利益的本质,不惜大力推广一种不讨自己国民喜爱的作物,以赚取更多的出口创汇。
除出口外,美国国内剩余的高粱也得到充分利用。部分被制成乙醇加入汽油,以提高燃料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这源于美国对石油的依赖性及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美国西部许多地区土壤贫瘠,不适合种植玉米等作物,而高粱恰可适应当地气候。美国人也看中了高粱这一优势,还有部分高粱被制成动物饲料,以满足美国大量牧场主的需求。
尽管高粱在美国得到空前繁荣,但我们不应过分悲观其在中国境内已无用武之地。事实上,保护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催生了中国对进口高粱的兴趣。
此外,高粱的抗旱性能也可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在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加剧的今天,高粱的这一特质愈发珍贵。
我们应该客观看待高粱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定位,吸取各国的成功经验,为高粱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
高粱的栽培面积在减少,但它对我国酿酒业的重要性决定了它不会从我们的土地上消失。
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大趋势下,高粱的未来还会面临什么新的挑战和变化呢?这需要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