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枣阳市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新城电脑挂机下载,年,枣阳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全年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畜牧业生产逐渐回暖、效益向好,林业以“农村增绿”为目标、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品养殖趋于放缓、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农业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农村经济形势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现价)108.5亿元,可比价增幅4.2%,其中,农业增加值57.84亿元,可比增长4.4%;林业增加值0.51亿元,可比增长4.3%;牧业增加值41.25亿元,可比增长2.8%;渔业增加值4.3亿元,可比增长4.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6亿元,可比增长1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0元,同比增长8.8%。
2017年枣阳市克服了夏、秋两季粮食作物均在收割前期或收割期间遭遇大风、连续阴雨恶劣天气影响,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整体呈现恢复性增产。全市2017年粮食播种总面积307.28万亩,增长1.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157.86万亩,同比增长1.1%;秋粮播种面积149.42万亩,同比增长2.1%。粮食总产量达136.09万吨,增幅为0.2%,总产量呈现在2016年受灾大幅减产后的恢复性增产。其中,夏粮小幅减产,总产量65.96万吨,同比减产4.4%;秋粮喜获丰收,总产量70.13万吨, 同比增幅4.9%。
2、油料面积、产量实现“双增”。2017年枣阳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71万亩,同比增长31.8%;油料总产量2.26万吨,同比增长34.7%。其中:花生面积4.98万亩,产量1.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3.6%和58.9%;芝麻面积1.47万亩,产量0.1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1.5%。
3、棉花种植继续下滑。由于棉花种植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波动大,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低;加之棉花主产区优质棉的大量涌入,影响了枣阳本地农民收益,导致近年来农民棉花种植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枣阳市棉花播种面积为3.02万亩、产量0.2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1.2%和39.5%。
4、中药材和食用菌产业得到发展。2017年枣阳市为引导贫困户就地创业、帮助贫困户发展,大力开展产业扶贫项目,坚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中药材和食用菌生产得到平稳发展。2017年枣阳市新上中药材播种面积1.52万亩,产量0.45万吨,食用菌总产量2.5万吨,同比增长0.7%。
5、蔬菜生产稳步发展。随着“菜篮子”工程的实施,枣阳市蔬菜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出现了南城、环城、鹿头、吴店年产量过5万吨的蔬菜生产大镇,极大地丰富了枣阳市场的供给。据统计,2017年枣阳市蔬菜植种面积达10.1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6.7%,总产量53.9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2%。
6、水果生产形势较好。近年来,由于水果价格平稳,收益相对较高,广大果农生产积极性高涨,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2017年末全市园林水果面积34.55万亩,增长0.9%;园林水果总产量45.86万吨,与上年增长0.6%。其中:桃子产量44.17万吨,占水果总产量96.3 %,其产量依然位居主导地位,且品质较好,进一步巩固枣阳“中国桃之乡”的美誉。
2017年,枣阳市继续实施“绿满枣阳”绿色工程,以“农村增绿”为目标,林业生产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农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绿色示范乡村23个,创建襄阳市级森林城镇1个、绿色示范乡村8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万亩,木材产量1.51万立方米。全年林业总产值9038万元,可比增长18.7%。
2017年枣阳畜牧业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着力提高畜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克服了畜产品价格波动的不利因素,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1、生猪产能回升。2017年枣阳市生猪生产遏制了近年来的下降态势,生产能力有所恢复。2017年,生猪出栏102.06万头,比上年增长2.0%;年末生猪存栏61.22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8.09万头。
2、家禽养殖存栏有所下降。2017年初禽流感疫情影响,加之上半年禽类养殖产品价格不稳定,特别是鸡蛋价格遭遇“断崖式”价格波动,养殖户普遍亏损,造成集中出栏。三季度以后禽类市场行情逐步好转,家禽养殖呈现恢复趋势。2017年家禽养殖存栏为2408.56万只,同比减少35.3%;家禽出栏2216万只,同比增长6.1%;禽蛋产量7.3万吨,增长3.4%。
3、牛羊产品生产平稳。2017年牛、羊肉价格稳定、波动较小,市场行情较好,牛羊养殖生产平稳,全年牛出栏16万头,比上年增长2.5%,羊出栏52.62万只,同比增长4.8%。
近年来,受水域禁限养影响,枣阳市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2017年全市渔业生产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生态渔业和平安渔业建设同步发展,新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0.15万亩,新增精养渔池面积0.2万亩。
2017年,枣阳市通过落实政策、技术培训、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6 元,比上年增长8.8%。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7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50元,均比上年增长8.8%。
(一)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干旱和涝灾叠加、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特别2017年9月以来,我市出现了历史30年以来最严重的秋季持续阴雨天气,降水异常偏多,导致中稻、玉米和花生等秋作物无法收割和及时晾晒,出现霉变沤潢现象,秋收作物品质大大下降,造成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局面。
(二)结构调整存在跟风,农业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种养结构调整上,大部分农户由于缺乏充足、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特别在作物种植和养殖项目选择上往往盲目跟风,或依据传统经验推测、判断市场,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农产品价格下滑滞销,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风险。
(三)现代农业发展面临资金“瓶颈”。当前传统农业正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过程中,引进优良品种、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农产品加工和开拓农产品市场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由于农业投融资体制不畅通,迫切需要破解现代农业发展中资金瓶颈问题,激活发展活力。
(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投入机制,统筹农田水利、土地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和农田开发等项目建设。强化管理,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形成功能齐全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科技、生产、民情等动态信息,为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有效降低农业潜在风险。
(三)积极开展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契机,以财政、各类金融部门为依托,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农业发展基金,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投资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