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城注册|登录_测速平台
首页|新城注册|登录_测速平台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新城线路测速主页-长安娱乐丨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8-21 14:34    文字:【】【】【
摘要:新城线路测速主页-长安娱乐丨主页 新城娱乐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城线路测速主页-长安娱乐丨主页 新城娱乐。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论文摘要 温室环境利于花卉病害的发生,为减少病害对温室花卉生产的影响,需不间断地实施环境控制、栽培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植物材料、环境卫生、植物检疫、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对温室花卉的生产来说,病害构成经常性威胁。栽培花卉极易感染许多病害,而花卉消费者要求生产者提供近乎完美的花卉产品。温室环境非常适合花卉生长,同样,也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花卉品种繁多的同一温室里,由于不同花卉品种对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不尽相同,必然有部分花卉品种处于非适宜生长条件,因而更有利于病害滋生。由于温室花卉价值高、病害的严重性以及温室内的环境条件可以控制,因此在温室花卉生产中,采用多种对策控制病害,较之其他农作物生产系统更为有利和可行。

  为阻止病菌侵染,花农往往多数使用农药,这有悖于病害防重于治的原则。一个有效的预防病害的计划必须立足于清洁温室和优化栽培措施,而不是化学防治。温室清洁和优化栽培措施对一般病害的防治是行之有效的,而化学防治更多的是以特定病害作为目标而实施的措施,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化学防治措施,只是化学防治应作为田园清洁和栽培措施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植物侵染性病害是由活的病原体引起的,病原的生长和繁殖在很大程度上受土温和气温或两者共同的影响,正如寄主植物的生长受温度影响一样,在经济和使用限度内,温室温度也同样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病害就容易发生。如果植物和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温度相差甚远,温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病害的发生。相对湿度和温度是不可分割的,当气温上升时,相对湿度下降。气温下降时,相对湿度增加。温室中植株表面上的冷凝水,为病原体的活动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温室环境的控制尤为重要。

  大多数病原体需借助植株表面上的自由水侵入寄主。对多数病原体,飞溅的水是在植株间传播的重要途径。不适当地向植株顶头浇水,由于植株表面浇湿以及植株间病原体的反溅,可增加发病率和严重度。重浇、频繁地当头浇水还使温室的湿度增加,更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水分过多,特别是排水不良的介质,可促使腐霉和疫霉发生,引起猝倒病、根腐病和冠腐病。适宜的灌溉方式应该是将水灌到土面,这样可以使大部分植株的地上部保持干燥,有助于控制叶和花的病害;灌溉水量和灌溉次数应根据温室土壤的持水性和植物的需水状况以及环境条件来调节。

  光的质和量对病害发展很少有直接作用,但对花卉的生长却有很重要的作用。光照强度强到引起叶和花的损伤后,将有利于灰霉病这类病原物的发展。低光照强度导致植株组织多汁液,更易染病。夏季温室常需遮荫以防止强光照引起花卉受损伤,这一措施还有利防止高温出现。但遮荫过度会产生植株多汁液现象。光照强度应控制在适合植株生长发育的程度。

  相对湿度高有利于灰霉病菌等真菌产生孢子及侵入寄主。相对湿度高也妨碍植株过湿部位干燥。而潮湿部位有利于病原物侵染。通风良好的温室,植株表面干燥,不利于病原物侵入植株体内。适当利用风扇,控制植株间距以及搭建网状种植台等措施都有助于温室空气流通,从而预防病害流行。

  许多病害的发生往往局限于花卉植株的某一生长时期。提早或推迟播种或移植,则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对于一些忌连作的花卉,如菊花、唐菖蒲、翠菊等,应每年进行花盆消毒,换上新的培养土,以减少发病机会[1]。

  搬动植株时,即使是小心作业也可能造成伤口并使其成为病原体的侵入点。任何搬动植株的措施如移栽、间苗、套袋、换盆等都能造成伤口。要尽可能小心地搬弄植株以便伤口的数量和严重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植株潮湿时搬动也可能增加病害发生,因此应避开这种情况。

  花卉的生产常需整枝和修剪。结合整枝和修剪,剪除发病枝条、叶和根等器官。植株整枝或修剪时常会造成病原体侵染的伤口。不要经常去整枝或修剪。对整枝和修剪丢弃的植株残体(特别是病根、枝和叶)应尽快移出温室并烧毁[2]。

  种植地间苗对生产高质量的花卉是必需的。种植过密往往使植株周围的空气流通受阻、植株表面不易干燥,极易造成病害的流行,而间苗则可使植株的小环境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同时,植株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和营养,生长得更健壮,从而可增强其对病害的抵抗作用。

  杂草往往是一些病原物繁殖的场所,如一些病毒病常以杂草作为寄主,及时清除杂草,清洁园圃,是防治花卉病害的必要技术措施。

  和所有的农药一样,生长调节剂必须使用适当,以免使植株中毒。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不当,可能使植物组织对病原体的侵染更加敏感。

  适当地使用化肥是生产优良花卉所必须的。适度的、均衡完善的施肥方案可生产出优质的花卉。施肥水平低导致植株矮化和各种缺素症状。氮肥水平低导致早衰现象,也变得对弱寄生性和继发性病原体更易感染。高氮肥使植株过于多汁也同样会增加叶部病害。有机肥料要腐熟,以防止造成烂根。

  选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能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有利于保护天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有些花卉已育成了抗病害的品种,如蔷薇、香石竹等有抗锈病的品种,翠菊有抗立枯病的品种,兰花有抗炭疽病的品种,月季花有抗黑斑病的品种等。对于像病毒病、类菌原体病害和系统性侵染的真菌病害往往缺乏有效的药剂,抗病品种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3]。

  病害的发展需要3个因素,即敏感的寄主、适宜病害发展的环境和一种致病力强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没有病原体的存在,病害也就不能或不会发生。这一措施对寄主谱广的气体传真菌病原体如灰霉病是无效的,但对那些在温室中或其周围不普遍发生的病菌、病毒或系统侵染性真菌病原体是很有效的。

  用作繁殖用的母株,如天竺葵和一品红,必须是无病的。当种植者通过无性繁殖来增加植株数量时,即使原始母株带菌率低,也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造成病害流行,病原物常常通过繁殖材料或新的植株引进温室。如果感病的植物材料直接被带进温室,新的病原物可能被引入并迅速传至健株上。病原被引入温室后,不仅能使被引入的花卉遭受损失,而且对未来若干茬花卉都可能造成威胁[4]。

  做好温室环境卫生是预防温室花卉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治计划的基础。温室必须是向植物而不是向病原体提供良好生长环境的处所。洁净的泥炭、土壤、蛭石、珍珠岩、砂、树皮等是种植花卉的理想介质。而污泥(污染的土壤)、死的和正在死亡中的花朵以及枯萎的叶子很可能带有大量的病原物。温室卫生计划能减少栽培介质中病原物数量。在一个清洁卫生的温室中要保持植物无病比在一个看上去像垃圾堆似的温室中保持植物无病容易得多。

  许多侵袭温室花卉最常见的病原物,能在修剪时丢下的植株残体和用过的介质上存活或产生接种体。这些接种体或侵染源必须从栽培区迅速定期地收集和消除。工作人员必须定期地去收集死去的叶片和花朵。残损植株应连同介质和盆钵从栽培区搬出至垃圾堆,垃圾堆与温室保持500~1 000m的距离为宜。通常提供给温室的新盆钵和浅盆是不带病原的。它们在使用前必须存放在安全地点使它们不会被病原体污染。如果盆钵或浅盘需要再利用,则应该在使用前消毒。在每茬收获之间,种植台必须清洗或加以处理。在收获完毕后,应立即将垃圾、植株残体、盆钵、浅盘和用过的土壤或介质从种植区移出并送到垃圾堆去。

  凡新引进的种子、花苗用繁殖材料,必须根据国家所确定的检疫对象进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检疫对象时,绝对禁止输入,防止蔓延成灾。

  利用热力处理是防治多种病害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苗木、接穗、插条等繁殖材料的消毒。例如:用50℃的温水浸苗10min,可以消灭黄化病毒病。对于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的种子可用温汤浸种法,杀死种子内部带有的病原菌;一般花卉种子可利用比重法进行精选(带病种子比健康种子轻),可用盐水、泥水、清水法漂除病粒[5]。

  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化学防治,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来使用农药。要求做到用药少,防治效果好,不污染环境,残毒性小,对人畜安全,不杀伤天敌,对作物无药害,能预防或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并切实贯彻经济、有效的“保益灭害”原则。

  (1)根据病害种类选择农药。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对象。决定施药时,要弄清防治对象,选准优质对口农药,辨证施治。

  (2)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适时施药。准确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及消长动态,抓住有利时机,适时用药,或合理混用及轮换施用,是提高药效、事半功倍的一个关键问题,把病害消灭在花圃之外、为害之前是上策。

  (3)控制药剂浓度、用量及使用次数。应以追求最低有效浓度和最少有效次数为目的,这样符合、安全、有效的要求,又避免对农作物产生药害,减少残留及环境污染,保护天敌。

  [1] 徐明慧,林绍光,丁梦然.花卉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2] 张涛.园林树木栽培与修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蔡祝南,张中义,丁梦然,等.花卉病虫害防治大全[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温室大棚水果黄瓜极易患病,常出现叶片中央凸起,叶缘向下翻卷的卷叶现象;同时伴有叶片边缘叶肉失绿、细胞组织并不坏死的“金边”现象,因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温室大棚水果黄瓜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阴天,造成棚内温度相对较低,光照明显不足,尤其是棚内土壤在缺氧的情况下土壤溶液浓度增加,导致钙元素得不到有效利用,所以整个植株表现出多种缺钙症[1]。现介绍温室大棚水果黄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田间具体表现为叶片的中央部分凸起,边缘向下翻卷,整个叶片看起来像“降落伞”。个别植株还表现叶尖黄化,生长点皱缩,甚至叶边有坏死干边等症状,这是黄瓜植株缺钙的表现之一,尤其在冬季低温时期或遇到长时间阴雨天气时,根系活力下降,其吸收活动受阻,从而影响了黄瓜植株对钙的吸收。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大棚内通风不良导致蒸腾作用不顺畅,造成植株体内的钙素无法正常输送[2]。

  一是在遭遇连阴天时,适当对大棚进行通风以增加土壤通透性;二是尽量避免棚温长时间低于10 ℃,应通过保温措施提高棚温;三是加强农事管理,注重促根、养根,增强根系活力;四是适量补充钙元素,可叶面喷施活性钙等钙肥混加丰收一号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增强植株抗逆性和抗病性。

  田间表现为黄瓜叶片一般表现镶金边状,叶肉组织不坏死,有的上部叶片骤然变小,生长点生长缓慢或停滞生长。这种情况,在瓜苗定植后到采摘第一茬瓜前的一段时间内最容易发生。据有关专家研究,这又是缺钙形式的表现之一。其发病原因是此时正处于蹲苗阶段,有些菜农怕瓜秧徒长而迟迟不浇水,造成土壤中水分减少,土壤溶液浓度增高,导致植株对钙的吸收受阻而表现出的缺钙症状。此外,当土壤呈碱性时,黄瓜植株对硼的吸收受阻,同时也影响对钙的吸收。还有当土壤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过量时,同样也会影响黄瓜植株对钙的吸收和利用[3]。

  一是注意黄瓜坐瓜前蹲苗阶段,不要控水过度。在适量浇水的同时,可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如丰收一号、爱多收等效果较好,一般每隔7~10 d喷1次。二是如果棚内连续大量施用鸡粪作底肥,待下茬蔬菜种植时尽量少施鸡粪或改用其他有机肥作底肥。因为连续大量施用鸡粪会增加土壤的盐碱化,即使施用各种微肥,蔬菜植株也难以有效利用。

  棚里水果黄瓜植株顶部坏死现象(即“烂头”),低温环境很容易导致作物根系生长发育迟缓,吸收能力降低,从而使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尤其是幼嫩的生长点部位,更容易受病菌感染,导致烂头现象的发生。注意早期养根的黄瓜棚室,烂头现象明显就少。

  在施用杀菌剂的同时,其根本措施是养根,冲肥时选择生根菌肥是最直接的方式,还要注意提高棚温和叶面施用多元素叶面肥,补充根系吸收不足的营养元素,尤其是钙肥等。还有个别烂头现象是由蔓枯病引起,注意区分和防治。

  该病害表现为在叶片出现黄褐色病斑,从叶缘开始,后期病斑易破裂,上生黑色小点,严重时“蔓烂”。可用杜邦福星3 000倍液,或苯醚甲环唑+甲基托布津防治。

  黑星病不仅可以导致“秃桩”,还很容易在瓜条上产生症状,流胶、病部呈疮痂状,容易形成畸形瓜,这是黄瓜黑星病与缺钙的本质区别。管理方面注意别放风太早,尽量提高地温以养根,因为即便施用了钙等微量元素肥,但是因地温低影响了根系吸收能力,还是会出现缺钙症状。在补钙的同时,还应配合施用杀菌剂,防止病菌侵染,以控制黄瓜烂头。

  用杜邦克露600倍液,或霜霉专用金吉尔400倍液,或克抗灵400~6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用猎菌斑300~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5 000倍液,或DT 5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用速可灵800倍液,或施佳乐1 000倍液,或扑海因1 0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用敌克松200~300倍液,或多菌灵150~2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涂抹。

  成虫以吸食植株叶片的汁液进行危害,露地蔬菜在5—10月受其危害,而温室蔬菜则在10月至次年6月受其危害,受害的叶片上形成近圆形点状凹陷。一般在日光温室内1年发生8~10代,3—5月是日光温室危害高峰期,被害株率达100%,叶片被害率达30%~40%,严重时达80%以上,一般造成产量损失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收。

  可用黄板诱杀,黄板悬挂密度225~300块/hm2,还可用0.6%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或3%啶虫脒3 000倍液+阿维菌素1 000倍液等防治,效果较好[4-5]。

  又名小白蛾,常以若虫群集叶片背面吸食汁液进行危害,叶片受害后褪绿变黄,生长势减弱,且易导致煤污病的发生。可以各种虫态在日光温室内繁殖、越冬,一般1年发生10~12代,3—5月为其发生高峰期,6月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逐渐由日光温室迁入露地,10月又从露地迁入日光温室。

  可选用黄板进行诱杀,还可用棚虫烟毙60杖/hm2进行烟熏,或喷施爱福丁1 000倍液或千红1 000倍液。

  以若虫或成虫在蔬菜嫩叶、叶背、生长点等处吸食汁液进行危害,导致叶片卷曲或褶皱。危害严重时,会导致植株发育迟缓,甚至停滞,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蚜虫也是病毒病的传播者。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摘除被害叶片深埋,以减少虫源,栽培过程中,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少施用化肥;二是进行物理防治。根据其迁飞趋光性,可采用黄板进行诱杀或铺设银灰色地膜进行避蚜;三是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来防治蚜虫,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蚜霉菌等。当确需用药防治时,也应注意只在受害部位用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天敌[6]。

  [1] 郭学强.温室黄瓜生理性病害的成因与防治[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10):35-36.

  [2] 董丽敏.防治黄瓜生理病害技术[J].农村科学实验,2012(4):21.

  [3] 蒋颖,张俊辉.温室黄瓜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西北园艺:蔬菜,2012(2):46.

  [4] 蒋维,陈丹萍,邓静林,等.4种药剂防治黄瓜美洲斑潜蝇的效果[J].农技服务,2011,28(7):985,1040.

  烟粉虱(Bemisia argemtifolii)又名棉粉虱、甘薯粉虱,属同翅目(Homo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适应性强、寄主范围广、为害严重,一旦发生常造成作物品质变劣,严重减产。20世纪商贸活动的发展,随国际花卉贸易携带传入我国境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北、台湾等南方省区。近几年来,在北京、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爆发成灾。枣庄市最重年份烟粉虱虫群遍布城区、乡村,田间作物、野外植物及野生杂草上均布满烟粉虱虫卵,空中烟粉虱弥漫,迎面扑人,密度之高罕见,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引起农业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为有效控制其危害,保护农作物生产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结合烟粉虱在枣庄地区的年生活史和习性,重点抓住烟粉虱在温室蔬菜上越冬繁殖危害这一环节,认真研制实施了温室“五字”防治措施:即“无、堵、诱、熏、灭”。

  首先,严格种子处理,培养无虫卵秧苗和洁净温室。通过晒种、温汤浸种、药剂浸种等措施处理种子,杜绝病菌、病毒、虫卵和杂草种子通过潜伏、依附混杂在种子体传入温室,加重烟粉虱传毒危害。晒种可选择播种前2~3天晴天中午晒种2~3次,利用太阳光紫外线杀灭种子表面病菌病毒和促进种子后熟。温汤浸种和药剂浸种可根据不同蔬菜种子分别处理,并严格温度、浓度、时间,浸种后立即放入凉水降温冲洗,及时催芽播种。

  其次,使用防虫网覆盖育苗。严禁烟粉虱虫卵随秋苗传入温室。9月上、中旬蔬菜育苗时,苗床覆盖防虫网。根据使用银灰色30目防虫网覆盖育苗试验,对菜青虫、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控制率达100%,对烟粉虱、蚜虫控制率达95%以上。

  最后,高温闷棚。受烟粉虱危害作物收获后,要及时彻底清除残枝,落叶及温室周围杂草,减少烟粉虱扩散寄主,同时在夏秋季实施高温盖膜闷棚技术。据高温覆膜闷棚试验,8月下旬夏季作物收获后,将闲置温室全面密封,利用太阳光辐射增温。在30℃晴天中午闷棚,下午14时棚内温度可达到60~70℃,10cm耕层土温可达到45~50℃,经过5~7天高温闷棚处理后,不仅可直接杀死蔬菜上常发生的晚疫病、青枯病、叶霉病、霜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病原物,而且连温室内杂草作物残枝、各种害虫虫卵均可被高温杀灭。因此夏秋季高温闷棚技术是温室消毒清理最便捷有效的措施。

  在温室通风口、门口等入口处均安装防虫网或尼龙纱网,堵住成虫迁飞通道。温室覆盖后及时将通风口、窗口、门口等所有通道,覆盖防虫网或尼龙纱,切断烟粉虱、蚜虫迁飞通道。据34个温室黄瓜调查,在温室通风口安装1.8~3.0mm的银灰色防虫网后,控制烟粉虱效果达到56.6%~69.4%。安装防虫网时:一是温室覆盖棚膜后及时安装;二是堵塞严谨,不留缝隙;三是生产管理时要及时关闭温室门。

  利用烟粉虱、蚜虫有强烈趋黄习性,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方法是:用1m×0.2m~0.3m的硬纸板或纤维板,正反面漆成橙黄色,再涂1层粘油(10号机油加少量黄油调匀)制成。设置30~32块/667m2,黄板比植株高2~3cm,放置于植株行间。每7~10天再涂抹1次油、诱杀烟粉虱和蚜虫效果十分显著。

  温室药剂熏蒸是防治烟粉虱效果较理想措施。由于烟粉虱生长发育、繁殖与温度关系密切。据观察,在30℃以上温度条件下,烟粉虱呼吸频率上升,其卵、若虫死亡率高,成虫寿命短,产卵少,甚至不繁殖。因此,在晴天下午3:30~4:30之间用具有熏蒸效果的农药喷雾,并及时封闭温室,保持温室25~30℃左右室温12小时,具有十分显著灭虫效果。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初冬要注意适当控温,增强植株的抗逆能力,切忌室内温度过高,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深冬要搞好室内提温、保温。

  1)要尽量增加室温覆盖物,夜间可在温室四周加围草苫或玉m秸,也可在原来的草苫上面覆盖一层薄膜,既能防风保温,又可防雨雪淋湿草苫。

  2)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一层薄膜,这样两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早春要注意加强通风降温,以协调蔬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在棚室蔬菜生产中,要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1)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

  2)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无雨雪时,就要拉起草苫或间隔拉苫,增加散射光照,维持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此外,还可采取在室内悬挂反光幕以及白炽灯、补光增温太阳灯等方法,尽可能多地实现人工补光。

  在冬季,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管理的关键是协调好浇水与提高地温、降低室内湿度的关系。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做到“三看、五浇、五不浇”,即通过看天气预报、看土壤墒情、看蔬菜长相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地膜上沟里浇明水;缓流水洇浇,不急流水漫灌。要积极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整地前要施足以腐熟有机肥、生物肥为主的基肥,管理中再根据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配方追肥,改变以往重氮肥、轻磷钾肥的倾向。

  冬季温室茄果类、瓜类等蔬菜要适时进行吊蔓、整枝、摘心、疏花、疏果等植株调整,改进通风透光条件,改善蔬菜营养状况。疏花要把不需要保留的花和晚花及时疏掉;疏果一般要在植株坐果后把不需要保留的幼果、畸形果以及病果等摘掉,选留果形周正、向阳和发育良好的幼果,以尽量节省养分。当蔬菜产品达到商品成熟时要及时收获,以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养分消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瓜类蔬菜应及早摘除根瓜,以免影响其正常生长,此外,还要注意紧密结合市场价格,合理确定采收期,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群将作物秸秆发酵,产生CO2和有机肥料等,使大棚内CO2浓度增加2~3倍,平均20cm地温提高3~4℃,光合效率、抗病性显著增强,能有效地解决当前大棚栽培中存在的CO2亏缺、地温过低、病害严重等问题。该技术在番茄、甜椒、黄瓜、西葫芦、菜豆等大棚蔬菜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40%左右,瓜类蔬菜增产30%以上,茄果类、豆类蔬菜增产15%以上,显著改善品质。

  秸秆生物反应堆分内置式反应堆和外置式反应堆。内置式反应堆投资少,可有效提高土壤温度,改善植株根际环境,但在生长的中、后期CO2的供给量逐渐减少。外置式反应堆可随时揭膜添加秸秆和菌种,保证CO2的供给量,但建造储气池、购买交换机等一次性投资较大。有条件的菜农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1)内置式反应堆。在作物种植畦下挖一条宽60~80cm、深40cm、与棚内种植行长度相等的沟,在沟内分2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第1次菌种用量为1/3,第2次为2/3,覆土3~4cm厚,浇水湿透后打孔,孔径3~4cm,孔距40cm,每沟2行。发酵5天后,结合施用底肥进行第2次覆土,2次覆土总厚度为25cm,覆土后大水浇灌。耙平畦面,在其上打孔、定植作物。

  2)外置式反应堆。在大棚山墙内侧,挖一个宽1.2~1.5m、深0.8~1m、长度略短于山墙的南北向储气池;在池的上部放横杆、拉固定铁丝,在横杆之上分3次添加作物秸秆和经处理的菌种,秸秆第1层厚度40cm,第2层500m,第3层50cm,3层菌种用量2∶1∶2。用水淋透后打孔,孔径100m,孔距40cm,盖膜保湿发酵。在O2―CO2交换机的驱动下,通过输送带将反应堆产生的大量CO2、热量等输送到大棚的各个部位。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选择。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个别砧木品种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如采用刺茄为砧木的番茄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熊蜂是一种野生传粉昆虫,个体大,全身长有绒毛,飞行速度快,采集能力强,对低温、高湿、弱光环境的适应性强,授粉作物广、效率高,特别适合为温室番茄、西葫芦、茄子、甜瓜等作物授粉。在温室茄果类、瓜类蔬菜上应用熊蜂授粉技术,能有效提高座果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减少蔬菜生产中的化学污染,减轻人工授粉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温室空间进行立体栽培,可显著提高设施效益。管理中要注意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发育特性,利用前后茬蔬菜生育期长短的时间差、植株高矮的空间差、根系分布深浅的层次差以及蔬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的生态差,进行交错种植和分层栽培,使其在一定的土地面积上栽培多种蔬菜,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温室蔬菜栽培间作套种的模式很多,如日光温室以茄子或青椒为主,沿后墙、东西山墙以及立柱周围种植黑粒架菜豆,温室前部低矮处种植小白菜、薹菜、菠菜、莴苣、结球生菜等矮生蔬菜等。

  应用亚硫酸氢钠能降低光呼吸消耗,提高光合效率,增产10%以上。一般可分3次喷施,每667m2用量分别为5g,10g,15g,对相应水量配成200mg/L药液。番茄在第1、2、3花穗坐果时喷施;菜豆、豇豆在始花期喷第1次,以后每隔7~10天再喷;茄子则要在“门茄”、“对茄”、“四门斗”时喷洒,效果较好。

  微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具有“两低”、“三增”、“四省”的优越性。“两低”是温室空气相对湿度低、病情指数低;“三增”即增温、增产、增效;“四省”是省水、省药、省费、省工。应用微滴灌技术能够有效调控室内温湿度,促进温室蔬菜的增产增收。

  在病虫害药物防治中,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贯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以生物农药为主,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为辅,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确保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品。

  1)强化田间管理,增强蔬菜自身抗病能力。要注意培养健壮植株,施肥应以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为主,并注意锌、硼等微肥的调节使用,增强机体抗病、耐病能力。同时积极推广微滴灌技术,推行全地膜覆盖,尽可能降低温室空气湿度,阻断病原的传播、侵染途径。此外,冬季气温低,光照弱,根系吸收能力差,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米醋可抑菌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

  2)药剂防治。常见温室蔬菜病害主要有:瓜类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和茄果类的晚疫病、灰霉病、疫病等。霜霉病可用2%武夷菌素1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用杜邦克露500倍液等进行防治。灰霉病可用50%农利灵500倍液、扑海因20g对水15kg喷雾,或用20%特克多烟雾剂667m2用250g、10%万霉灵粉剂667m2用1kg进行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防治。晚疫病可用60%晚疫净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20%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膦铝1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防治,还可每667m2用1kg百菌清粉尘剂喷粉。疫病可用47%加瑞农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700倍液进行防治。

  温室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搞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其上涂一层机油(每667m2悬挂30~40块)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此外,白粉虱可用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一遍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杀螨王、灭杀毙等高效农药防治。蚜虫可用菊酯类农药防治。潜叶蝇可用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斑潜净1500倍液、敌杀死2000倍液、中保4号乳油1500~2000倍液、菜蝇净(即30%辛灭乳油)1500~2000倍液或40%绿菜宝乳油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遇到寒冷、连阴、雨雪天气时,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温室增温保温,并尽可能地让蔬菜多见光。管理上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苫。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苫,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苫,再在草苫上盖一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苫,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苫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

  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雨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二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较为简易的办法是在温室外利用废旧铁筒、盆等器皿放入木炭或玉米芯点燃,待到不冒烟没有明火时再放入温室内,每10m放1盆,可有效提高室内温度。

  1)放风降温。温室蔬菜受冻后,不能立即密闭升温,只能放风降温,以使室内温度缓慢上升,避免因温度急剧上升而使蔬菜受冻组织坏死。

  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是危害茄子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呈逐年加重之势,严重年份发病率高达70%以上,一般年份在40%~50%。温室茄子黄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该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活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者直接从幼根表皮和根毛侵入,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并产生有毒物质导致叶片黄枯而死。病菌也可在当地混有病菌的农家肥和带菌土壤或者茄科杂草,借助风、雨、流水、活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导致发病,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传染。

  茄子黄萎病主要症状一般是坐果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缘和叶脉间褪绿变黄,最后发展到全叶。晴天中午病叶萎蔫,早晚恢复正常,以后不能恢复,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茎内维管束变褐,挤压没有脓样物不同于青枯病[1]。

  2.1.1 选用优良抗病力强的品种,推广嫁接技术。可选择绿旺、步利塔等抗病品种,长海地区大多选择绿色品种的茄子,表现抗病。推广嫁接技术,用托鲁巴姆、赤茄等材料作砧木。但嫁接过的茄子也有发病现象,分析认为砧木经过多年应用抗逆性也在下降。

  2.1.2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切忌与辣椒、马铃薯、番茄等茄科类作物连作。采用配方施肥,施足底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75 t/hm2以上、过磷酸钙750~1 050 kg/hm2、草木灰750 kg/hm2以上。在结果盛期,要增施钾肥和磷肥,门茄采摘后及时追肥以及喷洒1.8%爱多4 000~5 000倍液。及时通风,降低湿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田间病源残留量。在田间作业时坚决不要把临棚发病的土壤通过人为和农机具传播到未发病的棚室。

  2.1.3 采用高温闷棚。在上季茄子收获后盛夏高温季节(7月1—30日)进行高温闷棚可显著提高温室内的温度,实地调查表明,地表土温最高可达70 ℃,最低为60 ℃,10 cm地温在49~60 ℃,20 cm地温在38~45 ℃,如此高温可杀灭土表及地下15 cm左右的大多数病原菌。高温闷棚后再采用申嗪霉素土壤消毒防治茄子黄萎病的防效高达91%[2]。

  在发过病的温室种植大豆,经在下乡调查时发现,农户在茄子发病的空隙种植大豆,第2年该地块表现不发病或发病轻,但大豆必须生长到鼓粒后才有防治效果[3]。这是实践经验,具体原理还未掌握,希望有关具有生物化验能力的专家看到后能通过化验和生物分析帮助解答。

  2.3.1 种子处理。在育苗前,种子要通过精挑细选,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 h,或用种子量的0.2%的80%福美多或50%的克菌丹拌种,有效杀死种子本身带菌,这是最有效最直接防治茄子黄萎病传播的方法[4]。

  2.3.2 土壤处理。一是采用垄鑫土壤消毒。熏蒸土壤前将上茬作物秸秆、根茬等清理干净,同时施入下茬作物所需的腐熟农家肥。灌水使土壤湿润,土块易于打碎。如果此时土壤墒情很好,也可以不灌水,标准是耕翻整地时土壤没有硬土块为准[5]。按试验设计用药量均匀撒施在土壤中,并与25 cm的耕层土壤拌匀。立即浇水使药剂遇水产生气体。然后立即覆膜,四周用土压实,防止气体逸出,一般密闭7~15 d。揭膜通风可使土壤中的残余药剂完全挥发掉,一般揭膜后13~15 d定植[6]。应用该方法对预防茄子黄萎病效果非常理想,试验示范调查数据显示防效可达89%左右。二是采用申嗪霉素消毒土壤。在茄子定植前10~15 d,施足有机肥,采用旋耕机旋耕2次。温室用0.1%的申嗪霉素45~60 kg/hm2,对足大量水均匀泼浇整个棚室,喷完后上足大水漫灌,保持水面2~3 cm,再用0.012 mm的农膜覆盖,闷盖10~15 d可以定植[7]。该办法经试验示范6.67 hm2左右,结果表明既简单又高效。

  2.3.3 发病后灌根。在茄子初发病时,及时采用药剂灌根预防,灌根的药剂可以选用0.1%的申嗪霉素300~400倍液;药剂还可用25%咪鲜胺400倍液、2%春雷霉素400倍液,或0.15梧宁霉素400倍液,或0.15梧宁霉素+25%咪鲜胺(2∶1)对水400倍液(灌500 g/株),15~20 d后再灌1次[8]。

  [1] 张玉聚,武予清.中国农业病虫草害原色图谱[M].1版.北京:中国农业技术出版社,2008.

  [2] 赵秀各,朱叶,樊祥勇.日光温室越冬茬茄子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9(3):30-31.

  [3] 白光哲,马瑞林,白志荣,等.保护地茄子早熟丰产栽培技术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50-51.

  [4] 张志美.早春茄子多层覆盖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10):36.

  [5] 田彩娟.茄子黄萎病的识别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1(14):22.

  [6] 王淑英,马芳.北方地区茄子嫁接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118,128.

  在大型大棚连作,蔬菜根结线A,这对于许多种类的蔬菜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威胁。近年来,番茄青枯病,草莓黄萎病等土传病害分布在各种蔬菜地区,伤害不断地增加。

  各种植物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主要的传染源,是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死亡率的户外环境的细菌,在植物生长季节的感染,发病的程度较轻,仅在局部地区季节性疾病传染。但在温室栽培,病原菌可安全越冬,而且它的发生已成为温室蔬菜生产的发展的大敌。此外,幼苗猝倒病由立枯丝核菌能在土壤中越冬,所以经常在老苗圃苗床严重产生,甚至毁苗,耽误收成。

  准确把握病虫害发生特点,进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专家的技术指导,一定程度的提高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减轻病虫危害程度。在温室蔬菜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疾病和蔬菜害虫对当地的天气预报,可以指导温室蔬菜种植户有一个时间控制,减少盲目性和农药浪费,增加收入,还可以防止温室蔬菜病虫害暴发和流行。

  仔细选择抗病品种,适时移栽、育苗、作物轮作,施足底肥和其他农业防治措施。这是疾病控制的基础,对疾病的控制和植物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品种的选择应注意其产量高,适应性强,有选择性地种植,更需特别注意抗病虫和抗害虫。应该注意对嫁接技术和换土的综合管理,合理轮作以及土壤消毒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确定播种期,如黄瓜病虫害较多,一般不超过三年连作。为了避免蔬菜连作单种和避免类似的蔬菜连作,适当的安排,采取多种形式的交叉种植。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蔬菜作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温室大棚的温度高,湿度大,非常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但我们也可以充根据温室保温温度迅速通风性能,和其他手段以达到生态控制的目的。例如,可以选择中午关闭温室,当大棚的温度上升到50℃达到2小时后,消灭细菌。同时,还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指数的生态控制的要求,控制好的早上、中午上和晚上的温度和湿度,当然,还需要注意水管理,水不能雨天浇水,必须在阳光明媚的早晨,注意防潮,以达到对控制该病的产生和发展良好的效果。

  运行各种新型高效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种植蔬菜病虫害防治水平。使用新的药物,如提高抗害虫克露明星效应,尤其是在连续的降雨中的应用,这种药物可以提高预防效率,降低成本。大中棚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在施肥应注意对氮肥要适当的控制,增加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根据施肥品种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再就是温室的消毒,在作物收获后,彻底清除枯枝残叶,蔬菜残留消除或移栽,并将所有棚消毒。消除病害在土壤中的存活。

  在寒冷的季节,空气相对湿度比较高,在屋顶,墙体结露可以分散在植物上。导致在高湿度的环境中,降低阻力,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但适合多种病原真菌,细菌侵染和繁殖。如黄瓜霜霉病。如果发生的危害传播迅速,常引起流行,造成作物减少。上述疾病损伤加重,都与高湿度环境有紧密的联系。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入,近年吉林市蔬菜产业一直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2008年蔬菜总面积5.2189万hm2,产量为257.66万t,产值达24.5亿元,棚膜蔬菜生产已呈现出规模化、区域化和专业化的产业化发展雏型。

  2008年,吉林省政府开始启动了“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至此,吉林市把棚膜经济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加大行政推动,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棚膜蔬菜发展和园区建设。2011年吉林市棚膜蔬菜基地建设实现了较快发展,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棚膜蔬菜生产。吉林市共新建棚室4200栋,面积达240hm2,新增蔬菜生产能力5万t。其中,扶持建设了昌邑、龙潭、船营3个市级蔬菜生产基地,建成温室和大棚1303栋,新增蔬菜生产能力2万t,全市棚膜蔬菜基地面积累计发展到2600hm2。棚膜规模在100栋以上的蔬菜园区达到27个。规模化经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以节能型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体多种类型、形式的保护地设施生产体系。

  吉林市以前的大棚多数是竹木结构,温室多采用竹木、土墙结构,这样的棚室举架低矮、空间小、覆盖少,温湿度不好控制,到了冬季,除少部分棚室用作育苗外,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棚室的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近年来,棚室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温室的墙体采用双层砖墙内夹保温板,屋面双膜双覆盖。大棚采用钢架或无缝钢管结构,设施举架高,有利于机械作业,采光好、结构坚固、保温效果好,重点推广应用棚膜蔬菜节能增温、膜下滴灌(微灌)等配套技术,使棚膜生产达到稳产、高产、高效的目的。

  积极引进开发棚膜蔬菜新品种,温室大棚种植绿叶菜类、茄果类、瓜类以及食用菌等蔬菜,通过引进开发棚膜蔬菜新品种,大力推广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渗灌滴灌栽培技术,使棚膜蔬菜产量、质量和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许多地区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村。通过合作社或专业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生产、统一销售“五统一”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经纪人和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对连接蔬菜产地与市场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初步形成了蔬菜产销服务体系。

  目前,设施类型虽有塑料大、中、小拱棚、日光温室、加温温室、连栋温室等多种类型,但大部分仍以简易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为主。许多设施结构简易,不规范、合理性较差,仅具简单的防雨和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导致劳动强度大,费工,产出率低;很多温室和大棚的结构不合理,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会出现倒塌和变形现象,导致连栋温室和塑料大棚抗风灾、雪灾的能力差。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水平较低,设备质量不过关,绝大多数温室没有主动调控环境的设施。即使能够调控也只是单因子定性调控的方法,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综合调控能力差。

  吉林地区尽管棚室蔬菜面积逐渐扩大,种植品种日渐丰富,但目前棚室蔬菜仍以黄瓜、番茄为主,占70%以上。棚室专用品种较少,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仍以传统栽培技术为主,缺乏基于栽培土壤、设施环境和作物生长阶段的科学量化的水、肥、药管理指标,远未实现操作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

  同时,温室本身配套设施不完善,缺乏适应温室环境控制的配套装置、机械化生产设备等,工厂化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还很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相对滞后,配套的现代化栽培技术研究和应用较少。

  连作障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设施农业土壤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吉林地区棚室蔬菜生产也同样受到连作障碍的影响,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棚室进行多茬次周年的生产,不仅导致连作土壤障碍,同时病虫害加重,也使产品上市集中,设施效益、效率难以充分发挥。

  设施栽培的土壤缺少雨淋冲洗,土壤内的大量盐分随水分蒸发向上运动,在土壤表层聚集,使土发生板结,导致盐渍化,随着设施作物栽培年限的增加,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以及重茬栽培,加上士壤管理措施不当,常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造成土壤质量退化,导致蔬菜产量大减,经济效益降低。

  目前仍有大部分蔬菜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设施结构不合理,加上环境调控能力差,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致使农药使用过量,给产品造成污染,从而降低了产品效益;有些温室蔬菜作物生产为了单纯追求产量,盲目过量施用化肥,重茬连作,造成产品和土壤污染严重,并降低了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

  吉林地区虽然出现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农业经纪人,在连接市场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但营销网络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营销手段滞后,自产菜市场占有率低。无论从产品的生产过程还是经营管理,仍以分散的农户的生产经营为主,劳动生产率很低,规模化、产业化的水平更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多年来,各地相继建设和扩建了一些批发市场,但是规模小,没有形成产销的集散地。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棚膜蔬菜的发展趋势是提高水平和档次,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技术和设施体系,重视现有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4.1.1 引进和开发国内外棚室先进设施设备。一些发达国家和国内棚室发展较优地区在发展设施蔬菜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先进而全面,设施配套现代化水平较高。积极引用其先进技术和借鉴其成功经验,能有效地提高吉林地区的棚室蔬菜生产水平,以推进设施蔬菜现代化进程。

  4.1.2 优化设计适合吉林地区气候特点的高效节能型棚室,攻关棚室建设的关键技术。优化设计适合吉林地区气候特点的高效节能型棚室,创建适宜吉林地区冬季不加温或简易临时加温的生产模式,解决塑料大棚抗风雪荷载能力。吉林农业大学相关专家初步研究出适合吉林省中部、西部、东部各地建造的棚室结构。

  利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手段,改良与创新品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效的棚膜专用蔬菜品种,棚室条件下品种应具备耐低温、弱光、高温、高湿,具有多种抗性、优质、高产等特性,同时开展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使品种与栽培技术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棚室栽培品种优势,达到增产增收的生产目的。积极推广机械化育苗和工厂化育苗,以利于大批量的供应棚室专用种苗。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多年从事菜豆育种工作,在扁荚菜豆育种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先后育出园丰907、园丰905、九架豆10号、11号、12号、13号、14号等一系列菜豆新品种(其中园丰907、园丰905适宜棚膜栽培),现在正在致力棚膜专用菜豆品种的研究,而且已初见端倪。

  应用无土栽培技术,可杜绝土传病害的发生,是克服温室土壤连作障碍最经济有效,也是最彻底的办法。同时,无土栽培可大大地改善蔬菜生长的环境条件,促进蔬菜健康生长,减少染病的机会。合理安排棚室蔬菜茬口、嫁接、土壤消毒、科学施肥等多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治,从而减轻土壤连作障碍。

  防止盐渍化必须立足预防,其根本措施是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及缓冲能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平衡土壤肥力。对已经出现盐渍化的土壤可采用埋设暗管,灌水垂直洗盐,种植耐盐植物如苏丹草脱盐,施用粉碎的稻草秸秆改良盐渍化土壤等措施治理。

  4.4 大力推广应用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保证蔬菜生产安全,提升蔬菜产品质量

  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协调利用物理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把蔬菜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从而提升蔬菜品质。

  4.5 开展棚膜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适合吉林地区的棚室蔬菜生产体系

  开展棚膜蔬菜生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如栽培基质、肥水科学调控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等技术,切实解决棚膜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升棚膜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借助“百万亩棚膜工程”契机,吉林省棚膜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和新机遇,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及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棚膜蔬菜建设中去,以经济合同的形式把市场、企业和农户连接起来,形成技术——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适合吉林地区棚膜蔬菜生产体系。

  4.6.1 棚膜蔬菜生产注意预防冷害、冻害。在早春和冬季作物常常受到冷害、冻害,特别是在设施栽培的蔬菜。因此要有效预防冷害、冻害措施,避免重大损失。一要改进设施保暖状况,提高棚室温度;二要掌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根据中长期的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播种期和定植期;三要育苗时采用变温管理加强抗寒能力的锻炼;四要定植前提前扣棚提高棚室地温,做好蔬菜生长期的温度、水分、养分管理。

  4.6.2 防治连作障碍。随着设施蔬菜的发展,连作障碍已成为目前生产中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引起连作障碍的因子有土传病害、土壤理化性质的裂变和植物自毒作用,根据因子,现阶段采取的措施应积极采取轮作、嫁接、土壤消毒、科学施肥等多项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4.6.3 加强栽培管理。①定植密度要合理:棚室内水肥充足,湿度大,温度较高,相同品种在棚室内的生长势强。定植密度偏大时,常造成田间郁闭,通风透气差,容易诱发病害。因此,同样的品种与露地相比,光照相对较差,定植密度应较露地小。②科学施肥:蔬菜施肥应以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蔬菜品质和提高产量为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推广配方施肥,做到控氮、稳磷、增钾,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复合肥、蔬菜专用肥,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③合理安排茬口:按设施、生产条件、不同蔬菜对温度的要求、市场需要、当地的技术水平等安排,要有利于轮作倒茬设施茬口,既要考虑短期效益,也要考虑到长期利益。

  坚持品种多元化,拓宽设施蔬菜栽培的种类,合理安排茬口。巩固提升传统品种,引进推广优良品种,积极打造特色品种,着力巩固发展番茄、黄瓜、菜豆等传统优势品种,依托自然资源,改造提升驯化栽培蕨菜、薇菜、猴腿、金针菜、大叶芹、刺嫩芽等野菜特色品种。

  继续加强农业合作社组织和农业经纪人制度,使其更好地发挥连接桥梁和纽带作用,多渠道、多方式的建立营销网络,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在密集蔬菜产业园区附近建立和扩建批发市场,使这些地区成为蔬菜产品的产销集散地。同时,采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研究建立信息畅通、运输便捷的现代化棚室蔬菜产品交易与流通体系,促进产品流通,提高效益,是拉动区域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收稿:2013-05-10)

  [1]朱国仁,李宝聚. 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病虫防治对策[J]. 中国蔬菜,2000,20-25

  [2]吴慧杰,张建,等. 我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蔬菜,2004(2),30

  [3]金伊洙,纪萍. 吉林省棚膜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26-27

  [4]陈杰,杨祥龙,等. 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5(1),236-238

  [5]李明远. 设施蔬菜的冷害及其预防[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0(2)41-44

  番茄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口感宜人、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以当做水果使用,还可以加工成果汁、果酱等,已经成为全球性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温室栽植是番茄种植的重要方式,其中病虫害防治是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的关键,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技术进行处理,以此提高番茄的成活率和产量。因此,文章针对温室春季栽植番茄病虫害防治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实践经验,引发番茄病虫害的原因众多,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番茄病虫害的轻重不同,春季温室栽植番茄时,如果温室内环境条件好,则不容易引发病虫害,如果温室温度过高,会为病虫的生存提供便利。在施肥时,如果施加氮肥过量,会导致土壤出现板结的问题,再加上排水不良,导致病虫害多发。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在栽植番茄时,会种植一些黄瓜、菜豆、马铃薯等作物,番茄病虫害通常是由于马铃薯X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引起的,通过番茄的伤口进入到植物体内,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

  灰霉病会对番茄的茎、叶、花和果实造成危害,尤其是青果,导致果皮呈灰白色,出现大量的灰褐色霉层,当叶片感染灰霉病后,会导致叶片出现呈“V”字型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枯死。针对灰霉病的防治方法表现为,在关键期用药进行治理,在定值期进行喷药,蘸花时带药,在浇催果水之前进行喷药;在发病期,应该采用粉尘剂、烟剂进行喷洒,还可以采用速克灵50%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或者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进行喷洒,或者采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洒,或者采用45%特克多悬浮剂3000倍液进行喷洒。同时,可以采用每100m?施用50g特克多烟剂,或者每667m2施用250g45%百菌清烟剂,或者250g10%速克灵烟剂,间隔8d左右熏1次。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还可以根据番茄灰霉病状况与其他杀菌剂轮换施用。

  早疫病会对番茄幼苗、茎以及果实等造成严重的危害,番茄幼苗感染早疫病,会在茎部出现褐色病斑,成株期感染会导致叶片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青果期染病,会导致果皮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或者褐色斑,还会导致果实开裂,其危害性非常大。早疫病防治技术表现为:施足底肥,并进行合理密植,在栽培时应该控制好浇水,并将病叶、病果等摘除;发病初期,可以喷洒5%百菌清粉剂,每667m2喷洒1kg,间隔8d喷1次,连续喷4~5次,还可以采用烟剂,每667m2施用230g10%速克灵烟剂或者250g45%百菌清烟剂;当发病严重时,应该采用50%灭霉威可湿粉600倍液,或者75%百菌清600倍液,欧哲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洒。

  晚疫病对番茄叶、茎以及果实等造成危害,病斑通常先由叶缘、叶尖逐渐的向内部扩散,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加,病斑会逐渐的扩大,茎部症状表现为皮层出现褐色条斑,在潮湿环境中会出现白色霜状霉。当相对湿度超过80%,温度介于19~22℃之间时,晚疫病的发病率非常高,此时应该采用75%百菌清粉剂500倍液,或者72%克露可湿粉,或者72%克酶灵可湿粉,或者58%瑞毒霉可湿粉,或者12%乙滴粉尘,间隔8d左右进行喷洒,持续4~5次,能够有效的消除早疫病。

  蚜虫的幼虫和成虫会刺吸番茄植株的枝液,导致叶片出现卷缩变形的问题,并且蚜虫还会传播其他病毒,导致番茄感染其他病虫害,其危害远远超过蚜虫自身。春季温室栽植过程中的蚜虫为桃蚜,发育起点温度为3℃,最适生长温度为24℃,由于春季温室内环境温度超过3℃,桃蚜病害发生严重,年内可以发生10代以上,桃蚜对橙色、黄色具有强烈的趋性。防治蚜虫害的方法表现为:利用桃蚜对银灰色的负趋性特点,可以在温室的风口位置挂银灰色趋蚜板;每667m2应该挂500块0.1×1m的黄色、橙蚜板,同时在板上涂抹机油,每隔8d重新涂1次,能够诱杀大量的蚜虫;在进行幼苗定植时,应该带药定植,在田间施加标能5000倍液或者可用叫停1500倍液,能够有效的消灭蚜虫;在进行喷药时,应该尽可能的对准叶背,把药物喷洒在蚜虫体上,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灭虫效果。

  综上所述,在春季进行番茄的温室移栽时,由于温室环境条件适宜,会导致各种病虫害多发,对番茄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种植户应该针对常见的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为番茄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进入春季后,气温变化较快,因此棚内温度控制也尤为关键,应当采取适当的通风或覆盖草苫的方式进行温度的调控,通常情况下,白天棚内温度保持为28~30 ℃、夜间温度控制为14~16 ℃较为合适。当夜间棚内温度持续保持在15 ℃以上时,便可进行昼夜通风降温。

  对于棚内蔬菜来说,确保光照资源充足十分重要。为了尽可能提高光照强度,在确保棚内温度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前提下,应当尽可能早揭晚盖大棚草苫[1]。并且在棚膜选择方面,优选透光性强、保温性好、无滴持效期长、抗老化的多功能复合棚膜;此外,定期清理棚膜,确保良好透光环境。科W进行植株调整,及时整枝、绑蔓和摘除老叶、黄叶、病叶等,通过控制合理的栽植密度以及群体结构实现光能的有效利用[1]。

  对于棚内采用地膜覆盖进行栽培的蔬菜来说,浇水通常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2]。浇水宜选在上午进行,午后浇水将会影响土壤温度,进而影响根系;此外,雨雪天气不宜进行浇水操作。浇水量应当视具体天气、土壤墒情以及蔬菜的生长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在3月温度较低时,浇水不必太勤,待温度快速升高后,可适当增加浇水量及浇水次数。

  大部分蔬菜施用基肥与追肥的比例为1~2∶3。基肥施商品有机肥15 t/hm2,氮(N)、磷(P2O5)、钾(K2O)各90~225 kg/hm2。肥料品种可选用专用三元复合肥(15-15-15)600~1 500 kg/hm2,或尿素225~300 kg/hm2、磷酸二铵18~87 kg/hm2、硝酸钾18~87 kg/hm2。在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的同时,结合浇水采收期前每隔10~12 d,采收期后每隔7~8 d追施1次化肥。为了提升植株的抗逆性,可以适当增施磷钾肥,但不能破坏施肥平衡。追肥每次用专用三元复合肥(15-15-15)165~225 kg/hm2;也可用尿素30~75 kg/hm2,工业级磷酸一铵16.5~40.5 kg/hm2,硝酸钾18.0~52.5 kg/hm2。采收后期也可用 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以便快速补充植株生长所需养分,实现防早衰、壮苗之目的。

  对于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来说,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最终实现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灰霉病、黄萎病、青枯病、枯萎病、溃疡病以及霜霉病是危害春季蔬菜的主要病害,可采用50%多菌灵 600~700 倍液,或28%灰霉克500倍液,或50%速克灵2 000倍液喷雾,对黄瓜、西葫芦、番茄的灰霉病进行有效防治;对于番茄晚疫病来说,可用瑞毒霉800倍液、晚疫净600倍液、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喷粉,或20%霜疫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此外,可采用50% DT杀菌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或60% DTMZ600倍液对茄果类的黄萎病、枯萎病等进行防治,为了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确保病虫控制在允许阈值内,需连续用药2~3次。

  春季多发的虫害包括白粉虱、蚜虫以及斑潜蝇等,对于白粉虱、蚜虫来说,可通过10%吡虫啉、50%抗蚜威2 000 倍液、1.8%虫螨克3 000倍液或2 000倍液或丰收二号(灭多威)10~15 mL/15 kg水进行喷施防治;对于斑潜蝇来说,可采用斑潜净1 500倍液、1%灭虫灵乳油4 000倍液或敌杀死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圆葱、大蒜以及菠菜是典型的露地越冬蔬菜,在春季来临之际,应当及时进行中耕保墒,促进该类蔬菜的根系茁壮成长。

  定植前要施足底肥并充分整地,并在搭设拱棚10~20 d后进行定植,浇足定根水。对于越夏蔬菜来说,根据其具体上市时间适当推迟定植。

  此外,肥水管理方面建议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肥水的供给[3],以避免出现幼苗徒长问题,待瓜类、茄果类坐果后、叶菜类进入迅速生长期时,可适当增加肥水供应,以促进高产。要上架的叶菜类蔬菜,当有5~6叶时需及时上架,每间隔7~10 d浇施1次速效肥料,待进入旺长期施1次重肥。

  大雪天气通常会造成棚内温度下降,且存在压塌温室等风险,为此,应当在下雪之前提早覆盖草苫保温,并在上面加盖防雨雪薄膜,下雪过程中及时清扫积雪,以免积雪过厚压垮温室。

  大风天气可能会将棚膜连同上面的草苫吹起,造成棚内冻害。为此,可在拱杆之间用压膜绳压紧,为了防止因摩擦造成的棚膜损伤,可在压膜绳上用布条缠绕,以减小摩擦。此外,在大风来临时,可横向带压加布套的细钢索,以牢固棚膜避免被风吹起。

  首先,前期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在连阴(雪)天到来之前,减少通风并喷施抗寒药剂,做好增温御寒措施,如铺盖草苫等;其次,当连续阴天到来时,在确保棚内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前提下,可在中午适当进行揭苫通风透气,增加棚内光照强度。在发生雾霾天气时,光照条件会受影响,此时,应及时将病叶、老叶以及死叶等摘除,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光照条件,必要时,可通过人工补光措施,具体可选用碘钨灯、LED光源、钠灯等进行补光[1]。此外,雾霾天气也会影响温室内温度,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增温措施。最后,待恶劣天气过后天气好转时,应当加强规范管理,不能过快过早揭开草苫,建议进行间隔揭苫。揭苫后,需注意是否出现光伤害问题,如出现植株叶片萎蔫问题应当及时回盖草苫,直至恢复后再逐步揭开。对于萎蔫问题,也可通过喷施温水、营养液或者氨基酸类肥料,以补充营养缓解萎蔫现象。

  首先,做好苗期低温锻炼,具体可在幼苗期进行适当的通风,不断提升秧苗的御寒能力。其次,在寒流到来之时,进行必要的增温操作[4],如覆盖地膜、设置风障等保护措施,亦可在棚内搭建简易的煤炉进行有效增温;此外,在夜间通过烟熏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冻害发生程度。最后,中耕操作利于抵抗寒流冲击,畦土锄松措施可以很好地吸收和存储太阳热能,降低冻害发生概率,在蔬菜遭受一定程度的冻害时,可通过灌水方式进行升温,也可通过补充肥料的方式增强植株的抗寒能力。

  通常情况下,温湿度越高,越有利于病虫害的传播。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温室内的温湿度的方式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在中午时分进行适当通风可有效降低棚内的温湿度。

  首先,可通过生物食诱剂持续稳定释放昆虫取食定位的植物挥发性物质,从而吸引害虫前往味源取食,便于集中杀灭;其次,可通过在棚内挂置黄蓝板和杀虫灯,进行物理诱杀,该方式适用于诱杀粉虱、蚜虫等害虫。

  土壤是病虫害发生、传播的重要场所,对土壤进行有效消毒可消除大部分病虫害的侵染,具体可采用石灰氮、棉隆等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同时配合使用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进行必要修复,进而实现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活化土壤环境[5-6]。

  为了增强植株抗性,可通过冲施微生物菌肥、氨基酸寡糖等实现[7-8]。此外,为了有效阻止病菌的侵染,可通过喷施26.9%石英水剂(硅鲨)的方式在植株表面形成二氧化硅晶体层作为很好的物理屏障。

  在棚室出入口、上下通风口处配置防虫网,可有效防止外来虫害的侵入,也能有效防止棚内虫害及虫传病害向外传播蔓延[9-10]。

  撒施硫磺或采用硫磺熏蒸,对预防白粉病、灰霉病等具有较好效果。采取化学防治时,尽量选用粉尘剂或烟雾剂,喷施液体药剂的时间选择下午。

  大功率脉冲动力喷雾机弥雾颗粒小,穿透力强,省工省药。适用于露地及温室大棚内各种蔬菜病虫害防治和叶面喷肥。

  ZC-3型植物增产器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发生器及灭菌药盒等合为一体,能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自动工作,同时气肥当中直接含有的药物成分,可以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进行灭菌,明显降低白粉病、霜霉病等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化肥农药的喷洒次数,增强植物的抗病性,能极大地改善、提高蔬菜品质和等级质量。

  [1] 别之龙.蔬菜设施栽培专题讲座第十讲:冬春季设施蔬菜栽培环境调控技术[J].长江蔬菜,2005(10):52-53.

  [2] 潘新环.春季大棚蔬菜管理技术要点[J].河北农业, 2016(5):17-18.

  [3] 王玉成.大棚果菜类蔬菜春季早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6):36.

  [4] 张建萍.春季保护地蔬菜生产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园艺,2015(11):50.

  [5] 李昌新.大棚蔬菜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19):17.

  [6] 汪李平,周国林,刘义满.有机蔬菜:绿叶蔬菜生产技术规程[J].长江蔬菜,2013(15):4-7.

  [7] 孟平红,李苍山,杨军,等.贵州主要蔬菜抗旱生产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12(6):72-76.

  [8] 王翠英,巩玉芳,杨莒,等.敦煌市无公害茄果类蔬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3):30-31.

  论文摘要日光温室等保护地番茄病害种类多、危害重,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及多年种植,病害发生呈现出新的规律性,老病害逐步加重,新病害相继出现,且常常多种病害同时发生,交替出现,危害更加猖獗,防治愈来愈困难,针对以上特点,提出日光温室番茄病害的防治措施,以供种植户参考。

  温室一旦建成,重茬连作不可避免,每年换土又不现实,易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如枯萎病、菌核病及根结线虫病等在许多温室、大棚内均成为主要病害,并有蔓延之势。

  日光温室内的小气候可调节范围有限,良好的肥水管理,加大棚内湿度,客观上会促进许多喜低温、高湿病害如灰霉病、晚疫病等发生,成为秋冬茬日光温室番茄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据多年来生产调查,发病较重的日光温室减产损失30%~40%,个别严重地块高达70%左右。

  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真菌类病害的防治,而使细菌性病害、病毒病乘虚而入,逐步加重。如细菌性疮痂病、溃疡病、青枯病和软腐病等均呈加重趋势;病毒病也由主要危害叶片,转向危害果实。

  特殊的栽培环境,良好的生态条件促成了一些新病害相继出现,并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中新的制约因素。如红粉病、圆纹病等均给防治工作增加了难度。

  日光温室内的温湿度等可调节范围有限,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条件,会造成棚内湿度大、地温偏低、通风不良等,从而影响番茄的正常生长,影响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造成植株生长失调而表现出多种生理性病害,并加重生物性病害发生。如低温障碍、生理性早衰、肥害、气害等。

  2.1.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抗病毒的双抗2号、中蔬4号、强丰、早魁等;从荷兰引进的抗根结线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推行配方施肥、测土施肥,依据番茄生理需求施肥,要施足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叶面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强抗病能力。

  2.1.3改善栽培设施。日光温室应尽可能提高标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张挂反光膜;采用无滴膜,减少结露现象;全膜覆盖,膜下灌水,最好在棚内建蓄水池并实行滴灌,以有效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可能性。

  2.1.4合理间套作与轮作倒茬。连作重茬会造成养分失衡与匮乏,造成菌源积累,加重许多病害发生。可通过科学栽培加以调节,减轻病害发生,如番茄地混种韭菜,可防治番茄根腐病、萎蔫病;番茄与茼蒿同穴栽可抑制番茄枯萎病;与葱蒜类和十字花科类轮作,可有效控制枯萎病和早疫病等。

  2.1.5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彻底清除病株残体和杂草,深翻土壤,减少室内初侵染源;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叶,或拔除病株,带到室外销毁,可有效控制病害蔓延。

  2.1.6换造。连作几年,土壤盐化及土传病害加重,可采取去老土换新土的方法来解决。方法是铲除耕层表土,换上无毒肥沃的大田土。

  可采用转基因等生物技术培育抗病品种;对病毒病可通过生长点培养培育无毒苗,并采用病毒疫苗。如使用中国农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在番茄1~2片真叶分苗时,将洗去土壤的幼苗浸在疫苗N14的100倍液中30min,然后分苗移栽,可产生免疫力。还可使用生物农药,如立枯病可用木霉菌0.5kg掺细土50kg混匀,然后撒在病株茎基部,用药22.5kg/hm2,能有效控制病情;青枯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2500~3000倍液喷雾或灌根防治。

  依据不同温室内的具体情况,科学管理,控制温湿度。尽量保持较低的空气湿度,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及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温度一般白天控制在20~25℃,夜间13~15℃,适温范围内,采取偏低温管理;合理通风,适时浇水,改善光照条件等。用50~55℃温水浸种10~15min,可有效防治多种种传病害。抓住春秋茬之间的夏闲高温期翻地晒棚,进行土壤消毒,方法为每平方米铺稻草约4cm厚,加石灰氮0.1kg,深翻20cm,然后田埂间灌满水,用旧塑料薄膜盖上,密闭10~15d后,地表温度可升到50~60℃,灭菌及杀线虫效果显著。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