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城注册|登录_测速平台
首页|新城注册|登录_测速平台
全站搜索
新闻详情
首页、玄武娱乐平台、首页新城线路测速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03-11 01:45    文字:【】【】【
摘要:首页、玄武娱乐平台、首页新城线路测速 ?金桥镇金堰村,村民趁着好天气晒秋粮。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风送爽,送来了丰收的喜讯。眼下,正值秋收时节

  首页、玄武娱乐平台、首页新城线路测速?金桥镇金堰村,村民趁着好天气晒秋粮。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风送爽,送来了丰收的喜讯。眼下,正值秋收时节,万盛大地田畴似锦,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着收获各类农作物,处处一派忙碌的景象,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风送爽,送来了丰收的喜讯。眼下,正值秋收时节,万盛大地田畴似锦,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着收获各类农作物,处处一派忙碌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底色。

  今年以来,万盛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水稻、玉米、猕猴桃、黄花梨等特色农业迎来丰收,奏响了乡村振兴奋进曲。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万盛大地,最浓的秋意应该就是那一颗颗饱满的稻谷,经历了春耕、夏耘,从青绿到金黄,迎来了最美时光。

  近日,金桥镇1万余亩水稻开镰收割。站在金堰梯田的高处往下看,一大片稻田青黄相间,稻谷圆润饱满,压低了稻穗,随风摇曳,小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村民们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我今年种的水稻品种很好,每亩产量大约1200斤。”一大早,金堰村村民张芳惠忙得不可开交,她今年种植的10亩优质水稻收成喜人。伴随着收割机马力全开的嗡鸣声,一块块稻田很快完成收割。

  金桥镇是我区主要粮食产区。该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邱忠伟介绍,今年以来,该镇按照“稳粮、优供、增效”的粮食发展思路,积极推广优质稻新品种及配套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打造绿色优质稻示范区,新引进种植了忠香优904、神9优28、陵优7129、新华粘、野香优莉丝等5个优质品种水稻,为来年推广种植优质稻打下基础。目前,该镇共种植优质水稻1万多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预计9月中下旬收割完毕,预测平均亩产1000斤、总产量5000吨。

  关坝镇兴隆村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田里风吹稻浪,水中鱼儿肥美,农事工人正开沟放水。随着一阵机器轰鸣,水稻颗粒归仓,加之旁边捕鱼的人群,田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负责人石洪玮介绍,示范区启动面积120亩,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采取“稻渔基地+稻渔公园”和“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稻渔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实现了鱼米双丰收,项目今年预计产值近150万元。“今年,我们首次实现了稻鱼共生双收。明年,我们将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农户,帮助农户增收。”石洪玮说。

  我区一直将粮食安全和群众增收作为重要任务,今年以来通过实行耕地地力补贴、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率,抓实抓好粮食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我区粮食种植面积达16.55万亩,总产量预计5.14万吨。

  黑山镇万家山果园,青年志愿者通过农产品网络直播平台销售猕猴桃。特约记者 曹永龙 摄

  眼下,正值猕猴桃成熟上市时节,黑山镇5000亩猕猴桃陆续进入采收期,预计产量达3500吨、产值8000万元。

  “今年北门村种植猕猴桃3000亩左右,包含绿心、红心等优良品种。按照目前长势和市场行情,今年预计可产出猕猴桃420万斤,产值在4500万元左右。”北门村党支部书记梁进介绍。

  走进北门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数十名村民正在摘果。“别小看这‘毛果果’,卖到了全国各地呢。”村民夏福胜说,猕猴桃热销,离不开政府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推介。

  黑山镇海拔600米至1200米,降雨充沛,微酸性土壤里的腐殖质丰富,自古是猕猴桃的生长“乐园”。从1984年起,黑山镇的农户开始人工栽培猕猴桃,但猕猴桃丰产不丰收,制约了其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近年来,该镇通过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科学种植猕猴桃,产量产值均得到大幅提高,如今黑山猕猴桃不仅成为农户增收的路径,更变成了一张闪亮的名片。

  “游了黑山谷后,我们就来采摘猕猴桃,让孩子也体验乡村生活。”来自重庆主城的游客杨晓玲,望着正费力采摘猕猴桃的儿子说。

  据了解,每年猕猴桃丰收季,黑山镇都会举行丰收采摘节等活动助力猕猴桃销售,并鼓励村民在黑山旅游度假区沿途开设摊点和特色产品展厅,邀请游客品尝鲜果、体验采摘。同时,该镇还在猕猴桃生产、销售上严格把关,做到统一生产标准、采摘上市时间、包装、二维码追溯系统,保证消费者吃到正宗的黑山猕猴桃。

  除了线下销售,该镇还结合当下的热门社交平台,邀请“自带流量”的人群,开展直播销售活动。目前,该镇与京东、顺丰、淘宝、邮政、菜背篼、特抱抱、硕睿等7个电商平台开展线上合作,拓宽了猕猴桃的销路。

  随着种植猕猴桃的农户越来越多,为了保护好黑山猕猴桃品牌,黑山镇制定发布了《黑山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对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记者看到,禁止使用膨大剂和保鲜剂、采摘时间等一系列问题都在标准中有明确说明。

  “我们通过多次集中授课及现场讲解的方式培训种植户和管护工人,普及猕猴桃种植技术,科学发展猕猴桃产业。同时,组建猕猴桃服务队和党员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种植户果园中指导,全方位跟踪猕猴桃规划建园、科学栽培、季节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进一步保障猕猴桃的品质。”黑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晓东说。

  秋天的石林镇,饱满的玉米长于杆头,收获的喜悦在田间地头逐渐弥漫。田间不时传来村民们喜悦的交谈声,以及掰断玉米的脆响……该镇最后一茬高山晚熟玉米采摘接近尾声。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镇糯玉米产量40万公斤,每公斤均价6元,销售额预计240万元。

  “我和家人都喜欢吃玉米,所以多掰一些回去。”在玉米地里“大展身手”掰玉米的市民梁娅告诉记者,她在微信朋友圈里得知石林镇高山糯玉米快收尾的消息,专程从城区开车来购买。

  市场上卖玉米的比比皆是,为何要如此“折腾”呢?梁娅说,石林糯玉米又嫩又糯、口感香甜、颗粒饱满,味道很好。“每年玉米成熟时,我们都会组队前来购买。”她说。

  “我们种的是精选出来的优质糯玉米种子,产出的玉米口感好。”石林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当地农户种植高山糯玉米。为调动村民种植积极性,保证高山玉米种植成功,该镇通过规划示范种植地、送技术到田间等方式,引导种植户科学化种植、精细化管护,做好病虫害防治。

  如今,该镇种植高山玉米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带动群众增收的效益也不断显现。

  “我要订购糯玉米”“你们的糯玉米又香又甜,太好吃了,我要再买点”……穿梭在玉米地里,种植户冯世安的手机响个不停,通过微信线上订购糯玉米的顾客络绎不绝。

  采摘、装袋、搬运、装车,冯世安动作麻利,用最快速度将当天顾客订购的糯玉米发往重庆主城、万盛城区等地。“从订购到发货,我们都在一天之内完成,这样能够最大程度保持玉米香甜软糯的口感。”冯世安说,今年,他的15亩高山玉米产量近5万斤,可为他增收13万元。

  据了解,高山玉米是石林镇的特色农业之一。为了让村民放心种、不愁销,该镇费了许多“功夫”。在保证品质和口感的前提下,该镇通过发种子、送技术等优惠政策,让村民“轻装上阵”,免去“后顾之忧”。

  在销售方面,石林镇不仅通过线上渠道推介高山玉米,还通过举办采摘节、美食节等线下节会活动,逐渐扩大高山玉米知名度。同时,积极与电商平台、企业及单位合作,扩大销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随着知名度扩大,避暑游客、万盛及周边地区市民成为了购买玉米的“主力军”,玉米供不应求,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立秋后,万东镇五和村的黄花梨率先成熟,采摘期从8月上旬持续至9月初。采摘期间,在五和生态梨园,一个个圆润金黄的黄花梨压弯了枝头,一片喜人的丰收景象。管护人员忙着采摘梨果、分拣、挑选、装箱、称重,不少游客也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梨园体验采摘的乐趣,感受丰收的喜悦。

  万盛有着悠久的梨树种植历史,据资料显示,万东镇五和村从1993年就开始发展梨产业。不过,先前大多是零星种植,产业发展缓慢。随着时代进步,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以来,梨的品种从单一发展到目前的黄花梨、青皮梨、香梨、雪梨等近10个品种,梨园走上了规范化建设之路,梨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我家种植10亩黄花梨,今年产量1.5万公斤、产值7.5万元。”万东镇五和村梨树种植户杨寿芬说,以前,因为交通不便,梨子成熟后难以及时卖出去,很多烂在地里。如今,公路修到家门口,生产便道修进田园和果园,十分方便,增收致富不再是梦。

  五和村党总支书记周冬琴告诉记者,今年五和村种梨1200亩,亩产750公斤,产量90万公斤,产值约450万元。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