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城电脑挂机下载首页-天辰注册丨首页,地膜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普遍,具有保温、保墒、节水、压草等多种功效,但长期存在重使用、轻回收的问题,导致土壤环境污染恶化。近年来,我市认真做好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农膜污染治理,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目前全市农膜回收率超85%。
在高要区白诸镇松云村,种植大户向女士今年春季种了200多亩白瓜,为节水压草使用了普通地膜。到秋冬季节晒田时,她发现,很多地膜变得破碎难以回收,只能直接用旋耕机将地膜打碎在土里,但是这种方式会影响到下一季农作物吸收土壤养分,导致植株营养不足而减产。
正当向女士发愁的时候,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专家主动上门提供技术支持,并将其种植基地列入肇庆市2024年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示范点,定为全市“加厚高强度地膜的使用回收以及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示范项目。
“他们不仅提供了一批新型地膜,还会定期过来指导种植技术和科学使用地膜的方法。”向女士惊喜地发现,这些新型地膜防草效果明显、回收方便,部分还可以重复利用,很好地解决了地膜难回收、回收成本高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向女士口中的“新型地膜”是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相较普通地膜,新型地膜保温、保墒、节水、压草效果更好,具有拉伸性好、不易碎、耐老化、便于回收等优点,可以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全生物降解地膜还可以降解为无害物质,实现零污染。
“肇庆是农业大市,也是地膜使用大市,在马铃薯、花生、番薯、蔬菜等作物种植上均有大面积使用地膜覆盖的传统。”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相关专家表示,每年全市地膜覆盖面积近20万亩,由于多数种植户使用的是普通地膜,导致耕地地膜累积残留量平均值达到2.7千克/亩,对农业生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进一步促进地膜科学使用,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印发了《肇庆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方案》,由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负责实施,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4.01万亩加厚高强度地膜和2.01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及回收试点工作。
市农业良种示范推广中心相关人员表示,按照“示范引领、不断优化、稳步推进”路径,我市已在怀集、高要、鼎湖分别建立了3个地膜科学使用示范点,并与广东省科学院加强技术合作,开展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探索合理的地膜栽培模式。
在推广试点过程中,我市派发了60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24吨全生物降解地膜;邀请省科学院专家开展2期技术培训班,现场教授地膜科学使用技巧,培训人数超100人次,发放宣传册资料1000余份;建立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利用工作台账,构建科学有效的地膜使用回收利用机制,全市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的使用回收,加强试验示范,健全农用地膜回收体系建设,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防治地膜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