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11月份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大豆价格统计分析 新城招商主管,根据国家统计局监测数据显示,全国流通领域2023年10、11月份我国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品)现货价格呈现先下行再上行的态势(见表1和图1)。
▲表1 2023年10、11月份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大豆价格监测数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 2023年1~11月份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大豆价格变化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析:2022年我国大豆在总产量、总播种面积方面均实现了大幅增加,2023年我国食品大豆供应宽松;2023年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加上良好的天气条件,我国大豆丰产已成定局。为了稳定国产大豆价格,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全国流通领域2023年10、11月份我国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品)现货价格呈现先下行再上行的态势。
我国大豆市场的运行主要是国际市场、国内政策调控、市场供求,再加上资金和消息的炒作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国产大豆的主要用途(80%以上)是直接用于食品消费,国产大豆市场供需相对独立,政策干预效果通常较明显(见附表)。国庆节过后,东北及黄淮海产区新季大豆陆续进入集中收割和上市高峰期,国储拍卖持续进行但是以流拍为主,国储收购也迟迟“不露身影”,国内食品大豆市场价格支撑乏力。随着新季大豆收获结束,品质明显好于往年,丰产已成定局,由于10月30日国储收购启动,价格也符合市场预期,对现货价格起到支撑。
正常情况下我国食品大豆使用量每年增长比较平稳,加上种子及芽豆用、部分等级差的用于榨油,国产大豆供需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2022年由于增产幅度较大,原有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下游的国产大豆压榨量也没有如愿提高,2023年国产大豆丰产已成定局,如果政策上再不关注促进食品大豆的消费,制定公平的食品大豆消费相关的政策(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食品加工行业处于不公平的现状,亟需将国产大豆加工业即豆制品提升至与肉奶同等地位,同时通过增加居民摄入食品大豆消费比例,即植物蛋白在膳食中的比例,来间接减少压榨的进口量,提高自给率),仅靠粮库收储操作来支撑价格解决不了我国国产大豆当前的供需现状,我国国产大豆消费自给率提升也难以如常所愿。
本质上讲,当前国产大豆的焦灼点主要是市场供需,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叠加造成的阶段性现象,除了国家储备调节外,亟需出台相关国产大豆消费政策,促进国产大豆需求量提升,形成新的国产大豆供需格局(新平衡)!因此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创造从种植到消费端全产业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需要我们各政府部门,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从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有效节约利用,有利于农民种植利益,有利于消费者健康,有利于下游加工环节等方面科学分析和统筹规划,以制定有利于促进国产大豆产业链健康、稳定、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政策,可持续地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水平,降低我国大豆等粮食的供应安全风险!请企业根据经营情况和资金能力选择采购策略。
期货方面:豆一期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市场供求、国内相关政策、资金和消息的炒作、相关商品期货联动等多方面。豆二期货是以进口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其价格受供需关系、市场交易情况等因素影响,所以豆二期价跟美豆期价方向应该是基本一致的。美豆期货主要受国际形势、USDA报告、气候等因素影响(见附表)。今年全球粮食市场供应相对充裕,国际粮价整体呈现下跌的趋势,这也对我国的粮价形成了一定的压力,加上天气条件对我国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较大幅度增加没有悬念。中美两国关系有缓和迹象,中国频繁采购美国大豆,美国联邦政府以官方名义参加了中国进博会,刺激美豆期价上行。
相关政策建议:我国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我国食品大豆产业链的健康、平衡、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产业链每个环节应具有活力,所以食品大豆加工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良性、可持续、高质量提升我国食品产业链结构非常重要。在我国战略性扩种增产大豆的政策背景下,未来我国大豆的产量将逐年持续增加,国产食品大豆的消费量也需相应逐年增加,食品大豆消费量增加一方面可直接平衡国产的供求关系,同时还能通过提高我国居民膳食中植物蛋白消费比率,减少压榨使用量,减少进口,提高我国国产大豆自给率。因此,国家亟需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扩大国产大豆消费量的产业政策,实质性推进国产大豆产业计划;给予国产大豆加工业即食品大豆加工业,公平税收政策,尤其是尽快将目前以国产大豆为原料的豆制品加工业给予公平增值税税率为9%;将食品(主要为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和压榨用(进口转基因大豆)分类管理;将国产大豆加工业即豆制品提升至与肉奶同等地位,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国产大豆加产业加工端的活力,增加国产大豆的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