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英爵娱乐-首页 新城娱乐线路测速?目前,国内稻谷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接近尾声,粳稻和粳糯稻开始批量上市,从前期市场收购行情来看,稻谷价格走势分化,中晚籼稻高开高走,普通稻涨势较快;粳稻高开稳走,呈偏弱行情;粳糯稻低开低走,价格大幅下滑。受收购资金不足和市场化经营风险增加,企业入市收购谨慎,农户售粮心态复杂。
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年农户种粮成本效益情况,近日我们对部分稻产区的农经人员和农户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稻谷生产投入规律和国家惠农政策,对秋粮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今年农民种粮成本达到1003.6元/亩,较上年增加12.2%,其中人工成本增加了占近70%,主要是农村劳动力价格上涨较快,今年日工资达到了90元,去年只需要80元。种植效益趋于平衡,秋粮三个主导品种收益比较接近,每亩在450元至500元之间,中晚籼稻种植收益增加,粳稻基本持平,粳糯稻大幅下降。
根据调查,今年秋粮长势良好,预计单产总体上是持平或略增。中晚籼稻保持平产,亩产540公斤;粳稻(以下包含粳糯稻)单产略增,亩产580公斤,较上年增加5公斤/亩。
从调查结果来看,种粮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机收普及率要高于机耕;农户用工减少,资金成本增加,亩均成本呈上升态势。2011年,中晚籼稻每亩成本1003.6元,较上894.4元/亩增加了109.2元,增长了12.2%(详细情况见附表一);粳稻每亩成本1129.6元,较上1004.4元/亩增加了125.2元,增长了12.4%。粳稻种植成本大于中晚籼稻主要因粳稻生长周期长于中晚籼稻,生产过程中农药用量和人工成本相应增加,通常情况粳稻要比中晚籼稻施药次数要多2-3次,人工要多1个。如果翻田和收割采取机耕机收,人工可节省两个,但成本需要增加现金支出140元(机耕机收成本每项70元/亩),直接成本支出增加,总成本可降低40元/亩。如果是种粮大户租田耕种,平均每亩成本需增加200-3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
从成本结构来看(以中晚籼稻来分析):2011年成本结构与2010年相比较略有变动,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三分之二,达到67.3%,较去年增加0.2%;农资成本(种子、化肥、农药三项)占30%左右,2011年与2010年持平;其他占2.5%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人工成本较上年增长了10元/天,每亩增加了75元,占总成本上长量的68.7%。二是今年虫害较少,施药次数虽比往年减少1-2次,但总的来看,因价格上涨农资成本仍较上年增加32.2元/亩,其中:种子9元、化肥21.2元、农药2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25%、14.1%、2.3%
因产量持平略增,目前市场价格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涨有跌,中晚稻种植收益差别缩小,三个品种亩均收益只相差40元,而去年相差超过800元。
2011年中晚籼稻种植收益大幅增长,粳稻收益略有上升,粳糯稻因价格大幅下降,收益不到去年的一半(具体情况见附表二);种植效益中晚籼稻最低,粳稻其次,粳糯稻最高,主要受市场价格的影响。中晚籼稻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2.7%,每亩产值约1458元,增长270元,扣除成本上涨109.2元后,净收益449.4元,比去年增加160.8元,增长了55.8%;粳稻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8%,每亩产值约1566元,增长128.5元,扣除成本上涨125.2元后,净收益431.4元,比去年增加3.3元,增长不足1%;粳糯稻与去年同期相比,受市场价格下降24.3%和成本上涨12.4%的叠加影响,净收益494.4元,同比减少628.7元/亩,下降下降了55.9(以上均不含粮食种植补贴)。
2011年中晚稻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三项共计82元/亩,较去年增加7元/亩。如果是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且承包耕地合同期不少于一年的,或属于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核心示范区农户每亩可再增加补贴10元。
近年国家连续提高最低收购价价格,以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市场粮价处于上涨通道。今年秋粮再获丰收,市场粮价高于最低收购价格,但受中晚稻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跌悬殊,粮农增收喜忧参半,喜的是中晚籼稻今年产量好、质量好、销路好,种植效益比去年增加一半多,忧的是粳糯稻价格出现跳水行情,市场价格大幅下滑,收入不到上年一半,且销售不畅,明年种植处于两难之中。
主要原因有:一是价格因素。今年新粮上市后,市场价格出现分化,中晚籼稻高开稳走或高走,粳稻高开稳走略降,粳糯稻低开低走,籼稻种植效益上升,粳糯稻种植效益大幅下降;优质稻与普通稻、籼稻与粳稻价差不断缩小,去年粳糯稻价格比中晚籼稻和粳稻高60-70元/百斤,而今年只有3-5元/百斤,价格的不稳定,不利于稳定粮食生产。
二是成本因素。生产资料价格在持续不断上涨,种粮成本不断加大,粮价上涨带来的收益被冲减,丰产难增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报酬日益增加,使从事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人工费用在粮食生产本的比例呈增加趋势,使得部分农户疏于田间管理,选择种植用工量少的粮食作物或从事非粮产业。同时粳稻因生产周期要比籼稻长,生产成本要于籼稻,但市场价格比较接近,种植粳稻收益明显减少。
三是天气因素。气候也是影响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频发的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增加了粮食生产的不稳定性。
四是售粮时机的选择。一方面,农户因信息不对称,在生产流通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时,种植效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因种粮成本和生活成本上涨,加上前几年新粮上市后,收购价格高走高走,先卖感觉吃了亏,农民对今年秋粮抱有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粳糯稻价格大幅下降后,惜售心理较重;但今年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新粮上市后,籼强粳弱特征明显,企业收购谨慎,收购质量要求变严,后期市场价格缺少政策支撑,加上近期天气不利于秋粮收割,粮食收割后水分普遍较高,农户缺少出晒场所和烘干设备,有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积极售粮,防止农民过度惜售造成滞销,加大粮食产后损失,影响种粮收入。
1、进一步加强农资经营和市场价格的监管。通过对化肥、农药需求总量的宏观调控,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适度控制农资价格的上涨对种粮成本的影响,保证种粮农民利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近年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给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已逐渐凸现出来,建议国家根据物价上涨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加大农业补贴标准,以便吸引外出务工的年青人回乡种田,加大农技培训,培养合格的新一代种粮农民,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
3、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和推广优良高产品种,引导农民积极实施测土施肥、按需施肥等科学法,同时加强农家肥利用,帮助、指导农民控制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效益。